中國鋼鐵產業的產能在今年是一個非常大且非常敏感的話題。在去年年底,我的年報中所提到的,通過行政去產能來提高利潤,在今年成為了現實。然而,由于行政去產能帶來的效果是市場預期產生了巨大改變,使得市場利潤大幅提高,加大了去產能的難度。這使得部分產能在2016年并沒有通過市場徹底的消滅,通過行政的方法能否在2017年徹底消滅這些產能將成為極大的執行問題。
在2011年至2015年的5年時間內,鋼材現貨利潤一直保持在微利的情況,而且由于價格的單邊下跌,鋼廠的存貨一直處于虧損狀態。
而在這種情況下,鋼鐵行業的主營業務收入和銷售利潤率主導了行業整體的投資增長速度。在2013~2015年,除了部分產品需要升級換代的情況下,部分國有企業還在進行新產能的投放,而大部分民營企業已經逐步減少了投資,甚至被迫開始停高爐去產能。
進入2016年,由于重建庫存和供給側改革的實施,鋼材利潤在大部分時間高于2013~2015年的平均水平。熱卷毛利普遍達到800元,螺紋毛利能達到300元。而且在鐵礦價格上漲到650元以上之后,鐵礦與廢鋼相比優勢度下降,使用廢鋼生產鋼材的毛利開始超過使用鐵礦生產鋼材的毛利。全國大范圍的鋼廠開始全面復產。而在這種情況下,鋼材需求并沒有得到持續的上升,而是階段性通過補庫使得下游和貿易商完成了對鋼材的吸收,從而使得鋼材利潤出現階段性寬幅震蕩的走勢。
在2017年,供給側改革主要可能集中在未批先建的違規產能,和部分高污染產能上。可以預料的是,由于鋼材供求處于平衡狀態,階段性的去產能事件和需求淡旺季變化將極大的影響市場的供求。在國家意志主導的供給側改革,主要是通過改善鋼鐵生產企業的盈利來擴大稅基,減少企業負擔減少銀行負擔減少政府負擔,因此在利潤較低的時候可以預計去產能事件將會頻頻出現。